MCU芯片相信一些做电子产品、数码产品等研发的工作人员,一定非常熟悉,而MCU不只是用于常看到电子、数码产品,它的用途相录广泛,像在汽车、电力等领域,今天我们要讲的是MCU在汽车领域的应用,接下来看看车规级MCU市场现状,其中
8位MCU会有多少市场呢。
MCU在汽车上的作用非常多,汽车上需要实现很多设备的功能,如车窗升降、电动座椅调节、空调温度调节等,都需要通过电子控制单元(ECU)来实现,ECU的核心是MCU,一个 ECU 至少包含一个 MCU,普通燃油车使用ECU约70个,高档燃油车可达150个,智能电动车则需要多达300个ECU,包含1000多个MCU,MCU占汽车半导体器件的30%,用于控制车内各种系统。
MCU级别
MCU分为消费级、工业级、车用级和军工级。从下面的对比可以看出,对汽车等级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。例如,手机芯片一般都需要满足消费级,MCU芯片通过车规级认证的门槛还是很高的,认证标准包括AEC-Q系列和ISO 26262。
MCU规格
目前的MCU主要是8位MCU、16位和32位MCU的,位数越多,同时处理的信息就越多,支持的场景也就越复杂。在制造工艺方面,我们主要专注于40nm到28nm的成熟制造工艺,而不是像手机芯片那样追求完好的技术。
8位MCU:主要用于空调、车窗、座椅、天窗等低端功能控制。
16位MCU:主要用于控制电子刹车、方向盘、离合器等中间功能。
32位MCU:主要用于多媒体系统、车身控制、动力系统等高端功能控制。
国产车MCU现状
预计2023年芯片进口额将达到85亿美元,国内车规级MCU市场基本被欧美日等外资占据,行业内,国内不少厂商已经进入车规级芯片市场,但仍集中在中低端市场,份额很小,市场份额不足5%,先进的制造工艺主要是40nm-28nm制造工艺,因为没有需要用它来制造汽车级芯片,设计厂商掌握关键。
MCU国产替代难
除了芯片行业的共同特点,如研发周期长、设计门槛高、资本支出大等,车规级MCU的发展还有一大障碍。
通过AEC-Q系列和ISO 26262认证需要经过多轮严格测试,需要与晶圆和封装测试厂商进行耗时费力的协作,认证周期长。
要想进入整车厂商的供应链,需要与厂商合作进行测试验证,一般厂商不会轻易更换芯片,安全性和稳定性是汽车制造商的首要任务。
综合上述,可以看到国外汽车品牌可以长期占据垄断地位,除了涌现出一批好的汽车厂商,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占据了汽车市场的很大份额,但核心零部件的产业链仍然任重道远。至于,车身稳定系统ESP,以及刹车系统的水平还很低,设计和生产都没有达到同级别,核心零部件被国内厂商控制,新能源汽车市场才真正称得上繁荣昌盛。